
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
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
寫生
寫生是繪畫活動的另一個體驗,實際視覺上的另一種呈現。
在印象畫派時期~像莫內、賽尚這群熱愛自然的畫家,由畫室內走向戶外,為了就是追求自然界,太陽光線照射在物象上,所產生的不同變化~色彩光譜的變化。不論晨曦、霧境、日正當中、雨景、黃昏都是他們表現的主題,在這麼直接的環境氛圍,使得畫家們有著一股強烈的創作慾望,在平凡無奇的晨昏規律,也足以讓他們如痴如醉、為之瘋狂。
一般人或許沒有畫家們那強烈的創作企圖,但切身的感受應該是要有的,自然的感受是人類獲得心靈平靜的最佳動力來源。當你置身於自然間,這種感應立即湧現,天人合一彼此毫無距離。有時呆坐在前也會渾然忘我,眼前景象震懾住了心靈,無怪乎古今中外有這麼多讚嘆自然之美的詩人學者。
用眼凝視、用心體會、無限空間的假想,享受美感的真正樂趣‥‥
雖然太陽光線會影響作畫的時間,整體而言,一幅風景畫還是要經過時間的醞釀,人與被畫者之間的心靈交集,直接的觸動心情,方能透過畫筆與顏料呈現出來。如果只是一種物象實體的描繪,那就失去寫生的真正意義和目的了!有很多青少年階段的學生,常常依賴著拍出來的照片,進行模仿複製的動作,如果說那是學習的必經過程,或許可拜科學文明發達之賜,讓寫生這件事情能夠變得輕鬆許多,不必頂著大太陽,揮汗如雨的辛苦作畫、也不必被寒冷的氣候,考驗手腳的靈活程度。但完全靠照片描繪,已失去戶外寫生的意義,與其這麼麻煩的過程,不如直接照相,當成是攝影作品來的容易。在過去有許多的畫家都是以水彩作為正式作品的草圖,在戶外寫生幾乎都是先以水彩取景構圖,再把幾張草圖拼湊組合成一幅完美的油畫作品,因為完成的作品幾乎超過了50號左右的畫布,所以這種方式非常普遍,對畫家們來說。
從四月份開始,氣溫顯得較前一陣子暖和許多了,所謂春暖花開,草木弗甦,一切景象欣欣向榮。這個氣候宜人的季節裡,最適合從事戶外休閒活動,當然包括戶外寫生活動了,自己準備好畫具,找個最有感覺的地方,任何讓自己感動的地方,就是最好的選擇。如果沒有三五志同道合的夥伴,也可選擇參加各單位舉辦的寫生比賽,藉由吸引一羣喜愛繪畫的朋友,共同營造出寫生的氛圍,也是一種選擇,不過得獎與否就不是重點所在了!
台灣從北到南,城市到鄉下,民間抑或公家團體所舉辦的大小比賽,不在少數,我想數量之多應可堪稱世界之最了。這樣多的比賽照理應該形成一股寫生的流行風,提升我們的美術活動參與的機會,可惜的是大多數的參與者(包含家長或者老師們)本身對寫生含意的不了解,引伸出淪為一種比賽競爭的工具,相互較勁下所形成的另一種歪風。誠如前面所述的動機,是一種好的、正面的、善的循環,但是化成惡性競爭,就失去它真正的含意。
絕大部份的小孩,都熱衷於塗塗抹抹的繪畫遊戲,在沒有壓力、沒有束縛,可按照自己本意,天馬行空的創造思惟,「盡情的在有限的空間,表現出無限的可能」,這就是它的可貴之處與價值所在。往往孩子們編織夢想,大人們卻偽造孩子的夢想結果,若不能超越傳統的思惟習慣,倒楣的是小朋友,受傷的也是他們。我們常常看到許多家長、學生以及指導老師彷彿是一支訓練精良的寫生特種部隊組合,工具材料樣樣專業齊全,牛頓顏料、Dam牌水彩筆、鐵製調色盤等…。加上周邊配備 ~照片、數位相機、老師畫好構圖草稿、複製用原稿 、歷屆比賽得獎畫冊…。父母親兄弟姊妹的共同創作,無所不用其極,目的就是為了得到那張,多人努力下共同取得的成果,如果大家都這麼熱衷畫畫,何不建議主辦單位改辦全民或親子寫生來的有意義。比賽就難免要經過殘酷的淘汰過程,許多小孩因此也造成許多得失心態,每次參加就一定要有收穫,無怪乎每次都要仰賴別人,如果寫生只是為了那些獎品和獎狀,那實質上已經失去意義了。
透過深度的了解被畫者的文化背景,體驗當中的文化涵養,將有助於提升自己的文化內涵,使得創作變得更有深度,更與眾不同。試想一個不懂我們台灣名俗文化的外國人,從事寫生繪畫活動,頂多描繪出外觀形體而已,無法表現出更深一層的意涵,反之亦然。所以身旁的人事地物,若能深刻觸動你我內心的話,所產釋出的能量深度,就不可而語了!
技巧只是我們透過材料所要表達的媒介,它並不是決對重要的影響關鍵,常常有人說:「有好的想法創意,沒有一定的功力,也就是眼高手低的情況,無法將意念轉換成作品,使得創作這件事情,變成沒有既定的目標達成而徒勞無功!」話說沒錯,但是反過來練 就一身技巧而沒有足夠的創意,其作品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罷了!往往發現台灣的孩子太過強調技巧表現而忽略畫題內容的深度。一幅畫要有深度才會讓人再三品味、流連忘返,拿著照片翻畫一次,也只不過是畫一個拍照般的圖畫!
在印象畫派時期~像莫內、賽尚這群熱愛自然的畫家,由畫室內走向戶外,為了就是追求自然界,太陽光線照射在物象上,所產生的不同變化~色彩光譜的變化。不論晨曦、霧境、日正當中、雨景、黃昏都是他們表現的主題,在這麼直接的環境氛圍,使得畫家們有著一股強烈的創作慾望,在平凡無奇的晨昏規律,也足以讓他們如痴如醉、為之瘋狂。
一般人或許沒有畫家們那強烈的創作企圖,但切身的感受應該是要有的,自然的感受是人類獲得心靈平靜的最佳動力來源。當你置身於自然間,這種感應立即湧現,天人合一彼此毫無距離。有時呆坐在前也會渾然忘我,眼前景象震懾住了心靈,無怪乎古今中外有這麼多讚嘆自然之美的詩人學者。
用眼凝視、用心體會、無限空間的假想,享受美感的真正樂趣‥‥
雖然太陽光線會影響作畫的時間,整體而言,一幅風景畫還是要經過時間的醞釀,人與被畫者之間的心靈交集,直接的觸動心情,方能透過畫筆與顏料呈現出來。如果只是一種物象實體的描繪,那就失去寫生的真正意義和目的了!有很多青少年階段的學生,常常依賴著拍出來的照片,進行模仿複製的動作,如果說那是學習的必經過程,或許可拜科學文明發達之賜,讓寫生這件事情能夠變得輕鬆許多,不必頂著大太陽,揮汗如雨的辛苦作畫、也不必被寒冷的氣候,考驗手腳的靈活程度。但完全靠照片描繪,已失去戶外寫生的意義,與其這麼麻煩的過程,不如直接照相,當成是攝影作品來的容易。在過去有許多的畫家都是以水彩作為正式作品的草圖,在戶外寫生幾乎都是先以水彩取景構圖,再把幾張草圖拼湊組合成一幅完美的油畫作品,因為完成的作品幾乎超過了50號左右的畫布,所以這種方式非常普遍,對畫家們來說。
從四月份開始,氣溫顯得較前一陣子暖和許多了,所謂春暖花開,草木弗甦,一切景象欣欣向榮。這個氣候宜人的季節裡,最適合從事戶外休閒活動,當然包括戶外寫生活動了,自己準備好畫具,找個最有感覺的地方,任何讓自己感動的地方,就是最好的選擇。如果沒有三五志同道合的夥伴,也可選擇參加各單位舉辦的寫生比賽,藉由吸引一羣喜愛繪畫的朋友,共同營造出寫生的氛圍,也是一種選擇,不過得獎與否就不是重點所在了!
台灣從北到南,城市到鄉下,民間抑或公家團體所舉辦的大小比賽,不在少數,我想數量之多應可堪稱世界之最了。這樣多的比賽照理應該形成一股寫生的流行風,提升我們的美術活動參與的機會,可惜的是大多數的參與者(包含家長或者老師們)本身對寫生含意的不了解,引伸出淪為一種比賽競爭的工具,相互較勁下所形成的另一種歪風。誠如前面所述的動機,是一種好的、正面的、善的循環,但是化成惡性競爭,就失去它真正的含意。
絕大部份的小孩,都熱衷於塗塗抹抹的繪畫遊戲,在沒有壓力、沒有束縛,可按照自己本意,天馬行空的創造思惟,「盡情的在有限的空間,表現出無限的可能」,這就是它的可貴之處與價值所在。往往孩子們編織夢想,大人們卻偽造孩子的夢想結果,若不能超越傳統的思惟習慣,倒楣的是小朋友,受傷的也是他們。我們常常看到許多家長、學生以及指導老師彷彿是一支訓練精良的寫生特種部隊組合,工具材料樣樣專業齊全,牛頓顏料、Dam牌水彩筆、鐵製調色盤等…。加上周邊配備 ~照片、數位相機、老師畫好構圖草稿、複製用原稿 、歷屆比賽得獎畫冊…。父母親兄弟姊妹的共同創作,無所不用其極,目的就是為了得到那張,多人努力下共同取得的成果,如果大家都這麼熱衷畫畫,何不建議主辦單位改辦全民或親子寫生來的有意義。比賽就難免要經過殘酷的淘汰過程,許多小孩因此也造成許多得失心態,每次參加就一定要有收穫,無怪乎每次都要仰賴別人,如果寫生只是為了那些獎品和獎狀,那實質上已經失去意義了。
透過深度的了解被畫者的文化背景,體驗當中的文化涵養,將有助於提升自己的文化內涵,使得創作變得更有深度,更與眾不同。試想一個不懂我們台灣名俗文化的外國人,從事寫生繪畫活動,頂多描繪出外觀形體而已,無法表現出更深一層的意涵,反之亦然。所以身旁的人事地物,若能深刻觸動你我內心的話,所產釋出的能量深度,就不可而語了!
技巧只是我們透過材料所要表達的媒介,它並不是決對重要的影響關鍵,常常有人說:「有好的想法創意,沒有一定的功力,也就是眼高手低的情況,無法將意念轉換成作品,使得創作這件事情,變成沒有既定的目標達成而徒勞無功!」話說沒錯,但是反過來練 就一身技巧而沒有足夠的創意,其作品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罷了!往往發現台灣的孩子太過強調技巧表現而忽略畫題內容的深度。一幅畫要有深度才會讓人再三品味、流連忘返,拿著照片翻畫一次,也只不過是畫一個拍照般的圖畫!
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
熟悉的面孔
這陣子在教室裡,出現了一群曾經和我們擁有一段,不算短相處學習時間的大朋友們…這些資深的大朋友們,個個都好像彼此約定好似的,接二連三的一個接著一個回來探望我們,說真的沒有仔細看清楚得話,還一度以為是來接學生的家長。出現在教室門口的煞那間,注視著他們,頓時有種驚喜的感覺,不過很快的與小時候熟悉的臉龐給連結了!只不過多年前存在腦海之中的那個小男生小女生,跟著我們爬山涉水、南爭北討的到處寫生活動…轉眼間都已亭亭玉立、英俊挺拔…….每個學生身高都已高過我們了!
教學那麼多年來,遇到的學生,或許無法個個叫的出姓名來,不過幾個比較特殊的學生,約略都還依稀記得他們…….學生的性向、學生的作品風格、學生的執著、他們的專心投入、他們的理想未來,或因年齡的增長而成熟不少。聽了他們分享最近幾年來的狀況,與最後所選擇就讀的學校與將來的期許抱負後,覺得這群幾乎當成是半個自己小孩的學生,長大了、懂事了!有各自屬於自己的專業領域,不論是攻讀純美術科系、設計學系、醫科、建築系、或者服裝學系等…。從小幾乎可以看出他們的性向發展,不論是美術班一路升學、或者就讀一般普通科、甚至商科補習重考…各種管道通往自已的目標是一致的~執著;如果沒有父母強力的支持,就需要靠自己的堅持與安排;路一定是自己開闢出來的,任何人都不能陪同我們一同走完人生的路程,包括自己的父母、親人、朋友、老師、長輩。
時下年輕一輩的學生,讀到了高中大學,往往關鍵的選擇權多半掌握在家長身上,不明白個人的興趣發展,更不懂將來的人生規劃,父母親加入了過多的決定權,沒有給與孩子若干權力義務的正確認知,使得孩子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未知;有位從台灣過去加拿大移民的媽媽,在得知當地學校,有位對學生將來規劃就學、就業頗有影響力的教授,且有無數的學生經由他的輔導指點後,都有很好的發展前程,也慕名前來登記排隊面談;而當教授與女兒談論當中,這位母親一直想插入話題,來表達自己的看法見解,不料卻再三被打退堂鼓,母親最後忍不住詢問了教授,自己前來面談的動機與目的,只見教授對著學生媽媽答道:「家長前來只是要了解面談的過程、結果而已,女兒的前途未來是掌控在她自己的手裡,家長當明瞭自己該扮演的角色,該站在什麼立場、位置、角度去執行與輔導」語畢,媽媽突然恍然大悟,知道兒女的未來道路是要靠她們自己去面對與開創。
這些孩子,雖然和一般學生一樣,必須面臨升學考試的壓力,但是他們知道自己的性向發展,且也懂得與父母親溝通表達,父母也都尊重所作的選擇,從旁鼓勵支持,縱使遇到挫折也與小孩一同面臨挑戰,這樣的態度造就了獨立思考的人格特質;看著這些學生共同擁有的特質是~堅持、堅持再堅持,如果不是這股毅力支撐著他們升學路上所遭遇到的挫則,往往和一般學生一樣,找不到人生的方向;若是功課不是很頂尖的話,自信心恐怕被升學主義壓到谷底了!不過中間過程會面臨許多考驗、阻礙,在矛盾與衝突的拉扯當中,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,了解未來是個地球村,如果眼光擺在很淺顯的地方,目標定在虛無飄渺、夢幻的理想世界,勢必會屈就現實主義,放棄了原有的堅持與夢想!
教學那麼多年來,遇到的學生,或許無法個個叫的出姓名來,不過幾個比較特殊的學生,約略都還依稀記得他們…….學生的性向、學生的作品風格、學生的執著、他們的專心投入、他們的理想未來,或因年齡的增長而成熟不少。聽了他們分享最近幾年來的狀況,與最後所選擇就讀的學校與將來的期許抱負後,覺得這群幾乎當成是半個自己小孩的學生,長大了、懂事了!有各自屬於自己的專業領域,不論是攻讀純美術科系、設計學系、醫科、建築系、或者服裝學系等…。從小幾乎可以看出他們的性向發展,不論是美術班一路升學、或者就讀一般普通科、甚至商科補習重考…各種管道通往自已的目標是一致的~執著;如果沒有父母強力的支持,就需要靠自己的堅持與安排;路一定是自己開闢出來的,任何人都不能陪同我們一同走完人生的路程,包括自己的父母、親人、朋友、老師、長輩。
時下年輕一輩的學生,讀到了高中大學,往往關鍵的選擇權多半掌握在家長身上,不明白個人的興趣發展,更不懂將來的人生規劃,父母親加入了過多的決定權,沒有給與孩子若干權力義務的正確認知,使得孩子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未知;有位從台灣過去加拿大移民的媽媽,在得知當地學校,有位對學生將來規劃就學、就業頗有影響力的教授,且有無數的學生經由他的輔導指點後,都有很好的發展前程,也慕名前來登記排隊面談;而當教授與女兒談論當中,這位母親一直想插入話題,來表達自己的看法見解,不料卻再三被打退堂鼓,母親最後忍不住詢問了教授,自己前來面談的動機與目的,只見教授對著學生媽媽答道:「家長前來只是要了解面談的過程、結果而已,女兒的前途未來是掌控在她自己的手裡,家長當明瞭自己該扮演的角色,該站在什麼立場、位置、角度去執行與輔導」語畢,媽媽突然恍然大悟,知道兒女的未來道路是要靠她們自己去面對與開創。
這些孩子,雖然和一般學生一樣,必須面臨升學考試的壓力,但是他們知道自己的性向發展,且也懂得與父母親溝通表達,父母也都尊重所作的選擇,從旁鼓勵支持,縱使遇到挫折也與小孩一同面臨挑戰,這樣的態度造就了獨立思考的人格特質;看著這些學生共同擁有的特質是~堅持、堅持再堅持,如果不是這股毅力支撐著他們升學路上所遭遇到的挫則,往往和一般學生一樣,找不到人生的方向;若是功課不是很頂尖的話,自信心恐怕被升學主義壓到谷底了!不過中間過程會面臨許多考驗、阻礙,在矛盾與衝突的拉扯當中,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,了解未來是個地球村,如果眼光擺在很淺顯的地方,目標定在虛無飄渺、夢幻的理想世界,勢必會屈就現實主義,放棄了原有的堅持與夢想!
談責任
在一個星期三的晚上,中年級的畫畫班上,和學生一起分享有關責任的話題,原本吵雜的小團體,噸時之間沈寂了下來,沒想到這個話題引起了他們的注意,並且仔細的聽我敘述?有了這股動力,就順勢說了些更深入、更實際的內容與他們分享,希望這群小朋友能了解其中的含意,也更希望所有的家長也能一同來感受。
現在有很多小朋友分不清楚責任是什麼?什麼是義務?或者只知道享受權力而不知如何盡義務?這些有關人格方面的問題,每每發生在我們的小孩身上,當他們享受到權力甜果之後,就不知道該盡什麼義務了!常常聽到小朋友學校的連絡簿上,老師常在上面寫著要幫忙父母做家事,乍聽之下沒什麼不妥,不過仔細想想,這「幫忙」兩字用的實在不妥,為何需要用「幫忙」這個詞彙?從小就不知道自己在家庭裡所應扮演的角色,總是認為這些是父母該做的,而且認為是被要求做的,所以任由父母再三呼喚,一個人唱獨角戲罷了!小孩愈是長大愈是叫不動了,根本拿他們沒辦法;運用獎勵方法,也只能有短暫的效果而已,無法讓小朋友得到認知;這次用十元交換,下次可要用更多金錢交換,才能得到更多滿足!
如果你去到別人家作客,回家前收拾他們家的東西,那才叫做幫忙;自己的家是你和爸媽共同組成的,只要是家中的成員,就有義務要做~屬於家庭的事情,雖然有些事是小孩沒辦法做的,但是只要稍為用心留意,會發現有很多事可以做,像是出門前檢查一下電燈、電源、窗戶是否關緊…。做父母的,當然也要放下一些責任給予孩子,這些責任要愈早釋放愈好,不要等到小孩長大了,才來要求他們做這做那的,那已經為時已晚了!無怪乎許多家長,每天有做不完的家事,忙到三更半夜還有苦說不出口!
父母錯把讀書當作唯一責任,小孩只要負責把書讀好,其餘家事就全由父母包辦了!其實大多的父母都知道,要讓他們「幫忙」做家事的重要性,不過在功課過多做不完、課後又要上才藝班,時間滿得讓孩子神經緊繃,只好捨棄這些應盡的責任,等到小孩子長大了,才以一句「活像個窩囊廢似的什麼也不會做」其實在語意下,父母應該醒覺,造就這些行為偏差的劊子手到底是誰?!常常和許多父母分享一些理念、想法,問題是道理都懂但很難身體力行,被現實的因素給蒙蔽曲解了。教改雖然不盡理想,但也不應改革的失敗而亂了頭緒,以往填鴨式的教育模式更不應該延續下去,但是現今的狀況只有過之而無不及了!唯有父母徹底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,著手讓孩子在正知正覺得步伐上下工夫,重新思考整個教育的盲點,落實在生活常規上,分數的高低不能反應出將來的成就,如何讓健全的身心發展得以紓解,才是最重要的課題!
現在有很多小朋友分不清楚責任是什麼?什麼是義務?或者只知道享受權力而不知如何盡義務?這些有關人格方面的問題,每每發生在我們的小孩身上,當他們享受到權力甜果之後,就不知道該盡什麼義務了!常常聽到小朋友學校的連絡簿上,老師常在上面寫著要幫忙父母做家事,乍聽之下沒什麼不妥,不過仔細想想,這「幫忙」兩字用的實在不妥,為何需要用「幫忙」這個詞彙?從小就不知道自己在家庭裡所應扮演的角色,總是認為這些是父母該做的,而且認為是被要求做的,所以任由父母再三呼喚,一個人唱獨角戲罷了!小孩愈是長大愈是叫不動了,根本拿他們沒辦法;運用獎勵方法,也只能有短暫的效果而已,無法讓小朋友得到認知;這次用十元交換,下次可要用更多金錢交換,才能得到更多滿足!
如果你去到別人家作客,回家前收拾他們家的東西,那才叫做幫忙;自己的家是你和爸媽共同組成的,只要是家中的成員,就有義務要做~屬於家庭的事情,雖然有些事是小孩沒辦法做的,但是只要稍為用心留意,會發現有很多事可以做,像是出門前檢查一下電燈、電源、窗戶是否關緊…。做父母的,當然也要放下一些責任給予孩子,這些責任要愈早釋放愈好,不要等到小孩長大了,才來要求他們做這做那的,那已經為時已晚了!無怪乎許多家長,每天有做不完的家事,忙到三更半夜還有苦說不出口!
父母錯把讀書當作唯一責任,小孩只要負責把書讀好,其餘家事就全由父母包辦了!其實大多的父母都知道,要讓他們「幫忙」做家事的重要性,不過在功課過多做不完、課後又要上才藝班,時間滿得讓孩子神經緊繃,只好捨棄這些應盡的責任,等到小孩子長大了,才以一句「活像個窩囊廢似的什麼也不會做」其實在語意下,父母應該醒覺,造就這些行為偏差的劊子手到底是誰?!常常和許多父母分享一些理念、想法,問題是道理都懂但很難身體力行,被現實的因素給蒙蔽曲解了。教改雖然不盡理想,但也不應改革的失敗而亂了頭緒,以往填鴨式的教育模式更不應該延續下去,但是現今的狀況只有過之而無不及了!唯有父母徹底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,著手讓孩子在正知正覺得步伐上下工夫,重新思考整個教育的盲點,落實在生活常規上,分數的高低不能反應出將來的成就,如何讓健全的身心發展得以紓解,才是最重要的課題!
藝術可以這麼Fun鬆
有很多家長普遍有個觀念,就是認為一定要學畫(接觸美術學習)或者參觀美術館活動,才可算是沾到美術活動的環節,其實美術活動可以是很生活化的,不一定要有某種特定的行為模式,或到特定的地方才可找到,可以說處處都有驚奇,只要心裡認為美好.新奇的事情都可以稱的上是藝術表現,從身邊很細微的地方著手,舉凡個人的穿著打扮,衣服頭飾的搭配,鞋子包包的組合,都與審美觀念,有著很大的關係, 居家生活的佈置,何嘗不是藝術生活的極致展現,有時,在一個角落駐足片刻,縱使面對著不起眼的小東西發呆,也是種享受!誰說要特地買票,大排長龍的入場,人擠人的只見一片黑丫丫的參觀民眾,什麼也沒看到!看到也沒法盡興,可說是花錢買罪受,何苦呢?當下若存有平常心,心裡想什麼就去實現,如果把排隊隊伍,形形色色的人臉上的表情,用藝術的眼光去欣賞,不是很特別嗎?從小訓練小孩對任何事物要用心對待,仔細體驗感受,不要跳躍式的接觸模式,一花一草都會引起小孩的注意力,只要大人們不要隨意干擾他們的注意力,這種專注情形會持續一些時間的,只要大人們拿捏的好,這種感覺會漸漸養成的,就怕大人們不知其嚴重性!買了再多的東西,都遠不如ㄧ些,利用身邊現有的資源來創造,丟棄的瓶瓶罐罐及廢棄不要的東西,都可成為把玩的對象,而不會去期待下一個新鮮物的出現,因為那樣的期待是不會持久的!
想像一下,原古時期的人類,為了生活能便利些,發明了很多讓生活便利的工具,改善日常生活的不便,從物資不是很充足的環境中, 就能無止盡的創造與發明,那些器具在當時只不過是方便而已,不過從工具上雕琢的紋路上看來,其藝術價值已經非常的高了!
生活處處來點驚奇,生活到處充滿創意,相信人生大不同!!
想像一下,原古時期的人類,為了生活能便利些,發明了很多讓生活便利的工具,改善日常生活的不便,從物資不是很充足的環境中, 就能無止盡的創造與發明,那些器具在當時只不過是方便而已,不過從工具上雕琢的紋路上看來,其藝術價值已經非常的高了!
生活處處來點驚奇,生活到處充滿創意,相信人生大不同!!
王老師專欄
「天生我才必有用」我想這是每個父母親都知道的成語,但少子化的現代社會,家庭組成結構改變了,家庭人員亦明顯的遞減,孩子的成長變成每個父母用心追逐的焦點,於是各種心態的產生…這樣不錯可試一試、那樣不差也可以去插一腳,害怕的是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!每個育兒父母精神緊繃,有如驚弓之鳥,那種箭在弦上隨時備戰的心態,早已成為現在父母必修的課程!
但這種課題我不否認應該去做,尤其在19世紀德國出現了一個著名的天才~卡爾.威特,他的父親在六歲之前,就是早期教育(0~6歲)的先驅者,致使卡爾.威特年僅14歲就榮獲博士學位,這番驚人的成就,並不是由於他天富有多高超—恰好相反,他出身後還被認為是個有些痴呆的嬰兒,這全賴他父親教育有方,母親配合得當;拜讀此書後的心得,很想告訴全台灣的父母,環境是很重要的,孟母三遷不是沒有道理,但所謂的優質環境是父母親的教育認知要對,找對了方向,父母教養育兒學分要認真的修~必修的課程。
再則,穩定的作息也很重要, 卡爾.威特是個鄉下的孩子,父親是個窮牧師,沒有五花十色的物慾的誘惑,步調既慢生活平凡再不過,但這種寧靜使人心靈沈澱,專注力也在此養成,最佩服卡爾父親在教養人格方面充滿了智慧,(大家有待去研究)…。
唐采教育宗旨,就是引導每位學習者去認知自己,去挖掘自己有無限的可能性,同時建立應有自信的人生觀,尤其在幼兒塗鴉這區塊,看似簡單,其實學問可大囉!幼兒在識能認知與自我控制能力,尚未成熟階段,要讓他們能完全掌握,除了時間之外就是耐心的等待,讓他們放手去做、去玩。俗話說:「遊戲中去做,學習中去玩」,給予適當的鼓勵與讚賞,是激發他(她 ) 們,下次有更有驚人作品的呈現,孩子在愛與被愛的環境中成長,在有系統引導,統合美感的認知(塗鴉) 訓練 ,我想孩子是穩定的、幸福的、有創意、有主動思考能力,風格獨特、手腦並用快樂的小孩,期望各位父母能成為孩子精神堡壘,用正面思考與行為去成就自己的孩子吧!
共勉~
下回待續……( 一) 父母對育兒與唐采教學的分享……
但這種課題我不否認應該去做,尤其在19世紀德國出現了一個著名的天才~卡爾.威特,他的父親在六歲之前,就是早期教育(0~6歲)的先驅者,致使卡爾.威特年僅14歲就榮獲博士學位,這番驚人的成就,並不是由於他天富有多高超—恰好相反,他出身後還被認為是個有些痴呆的嬰兒,這全賴他父親教育有方,母親配合得當;拜讀此書後的心得,很想告訴全台灣的父母,環境是很重要的,孟母三遷不是沒有道理,但所謂的優質環境是父母親的教育認知要對,找對了方向,父母教養育兒學分要認真的修~必修的課程。
再則,穩定的作息也很重要, 卡爾.威特是個鄉下的孩子,父親是個窮牧師,沒有五花十色的物慾的誘惑,步調既慢生活平凡再不過,但這種寧靜使人心靈沈澱,專注力也在此養成,最佩服卡爾父親在教養人格方面充滿了智慧,(大家有待去研究)…。
唐采教育宗旨,就是引導每位學習者去認知自己,去挖掘自己有無限的可能性,同時建立應有自信的人生觀,尤其在幼兒塗鴉這區塊,看似簡單,其實學問可大囉!幼兒在識能認知與自我控制能力,尚未成熟階段,要讓他們能完全掌握,除了時間之外就是耐心的等待,讓他們放手去做、去玩。俗話說:「遊戲中去做,學習中去玩」,給予適當的鼓勵與讚賞,是激發他(她 ) 們,下次有更有驚人作品的呈現,孩子在愛與被愛的環境中成長,在有系統引導,統合美感的認知(塗鴉) 訓練 ,我想孩子是穩定的、幸福的、有創意、有主動思考能力,風格獨特、手腦並用快樂的小孩,期望各位父母能成為孩子精神堡壘,用正面思考與行為去成就自己的孩子吧!
共勉~
下回待續……( 一) 父母對育兒與唐采教學的分享……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