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生是繪畫活動的另一個體驗,實際視覺上的另一種呈現。
在印象畫派時期~像莫內、賽尚這群熱愛自然的畫家,由畫室內走向戶外,為了就是追求自然界,太陽光線照射在物象上,所產生的不同變化~色彩光譜的變化。不論晨曦、霧境、日正當中、雨景、黃昏都是他們表現的主題,在這麼直接的環境氛圍,使得畫家們有著一股強烈的創作慾望,在平凡無奇的晨昏規律,也足以讓他們如痴如醉、為之瘋狂。
一般人或許沒有畫家們那強烈的創作企圖,但切身的感受應該是要有的,自然的感受是人類獲得心靈平靜的最佳動力來源。當你置身於自然間,這種感應立即湧現,天人合一彼此毫無距離。有時呆坐在前也會渾然忘我,眼前景象震懾住了心靈,無怪乎古今中外有這麼多讚嘆自然之美的詩人學者。
用眼凝視、用心體會、無限空間的假想,享受美感的真正樂趣‥‥
雖然太陽光線會影響作畫的時間,整體而言,一幅風景畫還是要經過時間的醞釀,人與被畫者之間的心靈交集,直接的觸動心情,方能透過畫筆與顏料呈現出來。如果只是一種物象實體的描繪,那就失去寫生的真正意義和目的了!有很多青少年階段的學生,常常依賴著拍出來的照片,進行模仿複製的動作,如果說那是學習的必經過程,或許可拜科學文明發達之賜,讓寫生這件事情能夠變得輕鬆許多,不必頂著大太陽,揮汗如雨的辛苦作畫、也不必被寒冷的氣候,考驗手腳的靈活程度。但完全靠照片描繪,已失去戶外寫生的意義,與其這麼麻煩的過程,不如直接照相,當成是攝影作品來的容易。在過去有許多的畫家都是以水彩作為正式作品的草圖,在戶外寫生幾乎都是先以水彩取景構圖,再把幾張草圖拼湊組合成一幅完美的油畫作品,因為完成的作品幾乎超過了50號左右的畫布,所以這種方式非常普遍,對畫家們來說。
從四月份開始,氣溫顯得較前一陣子暖和許多了,所謂春暖花開,草木弗甦,一切景象欣欣向榮。這個氣候宜人的季節裡,最適合從事戶外休閒活動,當然包括戶外寫生活動了,自己準備好畫具,找個最有感覺的地方,任何讓自己感動的地方,就是最好的選擇。如果沒有三五志同道合的夥伴,也可選擇參加各單位舉辦的寫生比賽,藉由吸引一羣喜愛繪畫的朋友,共同營造出寫生的氛圍,也是一種選擇,不過得獎與否就不是重點所在了!
台灣從北到南,城市到鄉下,民間抑或公家團體所舉辦的大小比賽,不在少數,我想數量之多應可堪稱世界之最了。這樣多的比賽照理應該形成一股寫生的流行風,提升我們的美術活動參與的機會,可惜的是大多數的參與者(包含家長或者老師們)本身對寫生含意的不了解,引伸出淪為一種比賽競爭的工具,相互較勁下所形成的另一種歪風。誠如前面所述的動機,是一種好的、正面的、善的循環,但是化成惡性競爭,就失去它真正的含意。
絕大部份的小孩,都熱衷於塗塗抹抹的繪畫遊戲,在沒有壓力、沒有束縛,可按照自己本意,天馬行空的創造思惟,「盡情的在有限的空間,表現出無限的可能」,這就是它的可貴之處與價值所在。往往孩子們編織夢想,大人們卻偽造孩子的夢想結果,若不能超越傳統的思惟習慣,倒楣的是小朋友,受傷的也是他們。我們常常看到許多家長、學生以及指導老師彷彿是一支訓練精良的寫生特種部隊組合,工具材料樣樣專業齊全,牛頓顏料、Dam牌水彩筆、鐵製調色盤等…。加上周邊配備 ~照片、數位相機、老師畫好構圖草稿、複製用原稿 、歷屆比賽得獎畫冊…。父母親兄弟姊妹的共同創作,無所不用其極,目的就是為了得到那張,多人努力下共同取得的成果,如果大家都這麼熱衷畫畫,何不建議主辦單位改辦全民或親子寫生來的有意義。比賽就難免要經過殘酷的淘汰過程,許多小孩因此也造成許多得失心態,每次參加就一定要有收穫,無怪乎每次都要仰賴別人,如果寫生只是為了那些獎品和獎狀,那實質上已經失去意義了。
透過深度的了解被畫者的文化背景,體驗當中的文化涵養,將有助於提升自己的文化內涵,使得創作變得更有深度,更與眾不同。試想一個不懂我們台灣名俗文化的外國人,從事寫生繪畫活動,頂多描繪出外觀形體而已,無法表現出更深一層的意涵,反之亦然。所以身旁的人事地物,若能深刻觸動你我內心的話,所產釋出的能量深度,就不可而語了!
技巧只是我們透過材料所要表達的媒介,它並不是決對重要的影響關鍵,常常有人說:「有好的想法創意,沒有一定的功力,也就是眼高手低的情況,無法將意念轉換成作品,使得創作這件事情,變成沒有既定的目標達成而徒勞無功!」話說沒錯,但是反過來練 就一身技巧而沒有足夠的創意,其作品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罷了!往往發現台灣的孩子太過強調技巧表現而忽略畫題內容的深度。一幅畫要有深度才會讓人再三品味、流連忘返,拿著照片翻畫一次,也只不過是畫一個拍照般的圖畫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